产品规格 : | 200KG | 执行标准 : | 国标 |
品牌 : | 佰狮特 | 特色服务 : | 一站式服务 |
型号 : | T3015 |
检 验 报 告
硫化脂肪酸脂T3015
检测项目 | 检测数据 | 检测标准 |
色度 | ≤5.0 | (GB/T6540) |
硫含量% | 10.63 | (GB/T17040) |
活性硫含量% | ≤1 | (GB/T17040) |
铜片腐蚀试验 环烷基基础油+10% 3h/100℃ |
1α |
(GB/T5096) |
运动粘度(40℃)mm²/s | 60 | (GB/T265) |
密度(20℃)g/cm³ | 0.980 | (SH/T0604) |
闪点(开口)℃ | ≥220 | (GB/T3536) |
PBN (环烷基基础油+10%-3015) | ≥833 | (GB/T3142-1982) |
PDN (环烷基基础油+10%-3015) | ≥7845 | (GB/T3142-1982) |
PBN (抚顺150sn+10%-3015) | ≥882 | (GB/T3142-1982) |
PDN (抚顺150sn+10%-3015) | ≥7845 | (GB/T3142-1982) |
以上数据只能表明一款添加剂的基础指标,并不能准确评定该添加剂的整体综合性能;还要看其油溶性、色度、气味、铜腐等,更要通过四球机多点测试,综合分析,才能 基本判定其综合性能,确定其使用场合。详细检测过程请登录网站“产品中心”。
备注-1:
1. 可溶于90%以上的Ⅰ类油,与Ⅱ类、Ⅲ类加氢油的相溶性略差(硫化程度越 深,与基础油的相溶性越差;基础油的精制程度越深,与添加剂的相溶性也越差),建议使用前做相溶性测试;
2.不能与T202(硫磷丁辛 基锌盐)、T203(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)这类抗氧抗腐剂配伍使用,否则会把作为过氧化物的硫剂分解;并且T202、 T203中的锌有很强的亲水性,影响油品质量和寿命,故而也不建议使用。
优点:1.活性硫含量<1%,故而铜腐为1级,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;
2.据大量的四球 数据得出,YD-3015在极压性方面优于进口活性、高硫含量的硫化烯烃类产品,在不降低加工效率的情况下,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。建议所有硫剂在 选购前,进行必要的四球测试。
以不锈钢切削加工为例:
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如下:
1:黑色硫化猪油或菜籽油+硫化棉籽油:在切削加 工起始阶段靠植物脂肪的油膜起到一定的抗磨作用。
2:氯化石蜡301:工作温度区间为50℃——350℃,所以,在切削加工的中期阶段,氯化石蜡占主导地位。当切削工艺压力、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后,棉籽油的抗磨性失去效 果,氯化石蜡极压性开始生成。
3:硫化烯烃**40: 活性硫含 量高、铜腐蚀性高,烯烃在油中是游离状态 的,极性低、吸附性差、几乎没有抗磨性,硫化添加剂极压性的高低取决于三方面:极性高低、硫的结合方式及硫 含量高低,如果单纯凭借硫含量高低就判定极压性的高与低,就太片面了。硫化烯烃主要应用在调和工业齿轮油和 车用齿轮油中,不建议使用在金属加工油中。
上述切削油配方的不足及改善对策:
1:切削加工初期需要的脂肪抗磨性棉籽油不能满足,天然不饱和脂肪 酸的使用,会加快油品酸败的程度、也是黄袍产生的根本原因
建议:更换抗磨性、抗氧性很好的 硫化脂肪添加剂。
2:氯化石蜡在起极压作用的同时并释放大量的活性氯,会严重刺激皮 肤、腐蚀设备。
建议:T301不更换,添加氯俘获剂 —环氧大豆油,在保证氯化石蜡极压作用的同时,抑制其腐蚀性
3:硫化烯烃**40在加工中、后期的极压性没有跟上,导致烧结产生。
建议:将硫化烯烃**40更换为极压 性高、硫释放快的硫化脂肪酸酯
以下数据是市场中主流 不锈钢切削油 的配方和亿达渤润常用 不锈钢切削油 的配方对比:
配方A:黑硫 8%+氯化石蜡 20%+植物油 5%+进口硫化 烯烃(**40) 2%+T106A 0.5%+150SN 余量
配方B:YD-3015 5%+T301 10%+YD-1810B 2%+环氧大豆 油 1%+150SN 余量
1000N—3000N这个压力段是润滑油由物理润滑向化学润滑过渡,由物理 油膜生成化学油膜的过程阶段,由于旧的物理润滑油膜随压力、温度的增高而失去效应,新的化学极压油膜正处于 形成过程中,由于极压剂里的化学物质正在发生剧烈反应,导致润滑不稳定,摩擦力才会出现不正常的波动,这是 整个润滑过程中润滑效果 薄弱的阶段,此阶段的磨斑大小及形态,直接决定了加工效果和效率,所以金属加工中 出现的问题 大多数会发生在这个新旧油膜更替的阶段,这个阶段是无法避免的,但波动的剧烈程度是可以通过选 用极压抗磨添加剂改善的,波动越平稳,时间越短暂,它的使用效果就越好。
通过以上四球数据可以看出,选用同样基础油、同样的实验方法,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,配方B的极压抗磨性远优于 配方A,加工效率必然要高,且通过对主剂添加量的调整,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;配方A即使再增加主剂的添加量,也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
所以,硫化添加剂在选用之前,应该运用“线性理论”进行必要的四球测试。
鉴于工艺的特殊要求和成本控制,可以对主剂进行适当的增减;此配方体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